玉石在中国的历史悠久,超过8000年。而玉石的世界,永远绕不开等级。等级是什么?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礼”。正所谓“夫礼者,所以别尊卑,异贵贱”。尊卑贵贱,关石头什么事?这还得从人类发现石头的尊卑贵贱说起。
中国人用玉,最早可追溯到距今60万年前的周口店“北京人”,用水晶打制成生产工具。不过那会儿由于没有磨制和抛光技术,玉材的美感无法显现,只能和石头混在一起,都被制作成普通工具。
距今7000年前,江南一带磨制技术发展到空前成熟,人类经过几十万年摸索,终于发现玉、石有别,将治玉与治石区分开来。此后,玉质生产工具大幅减少,绝大多数则被做成装饰物,装点身体,装点权威,装点神灵。
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,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正式开启“玉器时代”。他们和从前的最大区别,在于较系统的用玉制度的形成,也就是说,玉与等级之间严格的对应关系开始确立。
到后来信奉的”唯玉通神“,对玉的独占就不仅仅是对财富的独占,更是对通神权利的独占。不只祭祀用玉、政治用玉,就连日常服饰用玉,也属于礼玉范畴。老百姓不可能戴玉组佩,国君不可能不戴玉组佩;皇后的佩玉规格一定最高,再受宠的妃嫔,用玉等级也不可能超越皇后。
上下五千年,也是礼制传承了五千年,汉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甚至到了21世纪的如今,这种功能也并未完全停止,只不过转化为默认模式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史前文明,就已经定下了玉的宿命:逃不脱的等级的物化,躲不掉的身份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