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鸿铭曾说: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……温良,不是温顺,更不是懦弱。温良是一种力量,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……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‘纯真的赤子之心’和成年人的智慧”。“温良”若以物比拟,便如玉。玉之温润是国人骨子里温良的外化。

玉呈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。最早,人对玉的的崇拜实际上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宁,以玉通天祈愿无灾祸,从物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,因而它寄予了这么多的期盼与意义。

玉因为温润而内敛,稳重而不张扬的品质,又被赋予玉德之说,推崇君子如玉,提倡以玉比德”。《礼记·聘义》有言“夫昔者君子比德玉焉,温润而泽仁也。”孔颖达注释“温润而泽仁也者,言玉色温和柔润而光泽,仁者亦温和润泽,故云仁也。”温热与冷之间,润在腻与涩之间不偏不倚、中正平和,如中庸之道。内在修养内涵如玉温润便正是中国文化所推崇的谦谦君子。

君子必佩玉,无故不去身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君子在车,则闻鸾和之声,行则鸣佩玉”;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谐隐》:“叔仪乞粮於鲁人,歌佩玉而呼庚癸”;白居易诗云:“蹇步何堪鸣佩玉,衰容不称著朝衣。”......从以玉为载体的礼乐衣冠制度中,可见古人以玉为佩,时刻警醒自己,要保持如玉一般的德行。寄德于玉,以玉明志。中国玉文化的繁盛,很大程度在于其中注入君子文化的灵魂,饱含君子文化的丰厚意蕴。

温良,是根植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教养。温润如玉,温良如水,至善至柔,却能磋磨万物展现中华文明独有的韧性。玉之温润,人之温良,如是而已。

文章来源于:朝隆合和田玉//www.vistabbqclassic.com/yushibaike/22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