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玩,艺术,收藏,古玩,古董……凡此种种,其中堂奥,莫过于“行道”。
它们的行道,是什么?一是作品本身,即你要辨得清真伪。二是文化底蕴,是古意,是沧桑,是厚重,是历史。
没有文化底蕴的作品,严格意义上来讲,无论怎么包装与营销,都没有资格叫“艺术品”,或“收藏品”。当然,文化底蕴不局限于作品的题材、形式、技艺等“外在”,也包括作品的精神、要旨、意蕴等“内在”。
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,一块美石,不管是攥在手里,还是打一个眼儿佩戴在身上,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精神愉悦和力量。
常言道,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国人爱玉,爱之深,意之切,情有独钟,追根溯源,还是来源于根深蒂固的玉文化基因。
和田玉,已成为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印刻,是基因性的存在,是血液里的牵绊,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和谐、中正、温润。
放眼当今潮流时代,纵使瞬息万变,霓虹灯影,优胜劣汰,潮人很潮,强者自强,可你仍然无法抗拒“温润”二字,人群中那中正灵气、翩翩风骨的人儿,他们温文尔雅,亦柔亦韧,为人处事低调内敛,不张扬不浮浅,——你快你的,你争你的,我做我自己,一如初心。
当今社会,玉器或装饰,或佩戴,或把玩,成为时尚与品位的象征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天人合一,热爱自然,回归自然,返璞归真,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。
考古证实,玉器收藏,自古有之。从西周虢国墓中出土古玉器724件,考古专家分析,当时周文王的弟弟虢仲,生前就有收藏玉器的爱好。
和田玉是“天地之精英”、神山圣水、万山之祖的浓缩。它外表温润,质地坚硬,阴阳协调,刚柔相济,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最好载体之一。
中国8000年玉文化,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,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。
有关它的知识博大深远,它的趣闻源远流长,它的故事丰富多彩,和田玉的历史是灿烂辉煌的,从它衍生与勃发出来的中国玉文化,已深深地蕴藏、烙印在国人的骨子里,说不清道不完,然而,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后人,我们或许需要更多的探索、发现与弘扬和田玉身后的繁复绮丽与磅礴精深。
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艺作品曾说:“有筋骨,有道德,有温度的文艺作品,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、时代的进步要求,彰显信仰之美、崇高之美,弘扬中国精神、凝聚中国力量。”
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且将之提升到国家行为的高度,就是要保护我们的民族精神和记忆,这是一座丰富的宝藏,等待着当代的有识之士去发掘和利用。
经典和流行,古代和当代,往往能碰撞出强大的火花,诞生伟大的思想和艺术。苏帮玉雕,始终坚持汲古融今的创作道路,在非遗宝藏中持续地发掘价值,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