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凡美好的艺术,可能是相通的,它们是真与善,是人类文明的结晶,是一种情趣,总是令人生出美好、愉悦的感觉。艺术之美,更是依赖于自身心灵的丰富与敏锐方能体味。
玉雕,便是包罗万象——绘画书法、石刻雕塑、剪纸皮影……只要是美的艺术,都能将之注入。书画,便是和玉雕结合相当典型的一项传统艺术。
中国书画,讲究笔墨功夫,讲究构图章法,这些功夫,需要长时间反复磨练,方能由浅至深。高超的画技,如锥画沙、印印泥、拆钗股、屋漏痕,险劲明丽、天然媚好、成功极致、自然其迹。而观前人,已有很多完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,练就一笔杆好功夫很难,更难的是,如何师古不泥古,师心不师技,树立自己独特的面貌。
当书画进入玉雕行业中,以书入画,以画入玉,将传统书画艺术,和玉雕艺术相融创新,是又加了一层难度。因为玉雕的创作,并非简单的复刻和照搬。
可以说,书画是第一次创造,玉雕则是艺术改造,好的玉雕,有对传统书画文化的理解,又有对玉雕工艺的执着。再炫的画技、雕刻技艺,皆为表达意境美服务,自己的思想和心相,借作品表达,再与观赏者形成共鸣。
自子冈牌问世以来,书画和玉雕的缘分,愈加浓厚,代有传人。不论是山水花鸟,人物走兽,皆有意趣。而这种以刀为笔,游走于工笔、兼工带写的微雕风格,更是别具一格,小小玉牌,纤毫毕现:
一幅《心经》,竖撇捺提,入玉三分,历历分明,纤毫入微。放大细看,更能尽观刀笔书法之美。正面则是一尊观音,同样的阴刻笔法,刀手合一,收放自如,犹如工笔画的观音,经书法、玉雕文化叠加,透漏书卷一般的朴素美,精细至极,奇货可居。听过一些玉雕师说,书法家、画家在写字作画时,宣纸永远正对于人;而雕玉,则根据下刀、走刀的角度,需要多次翻转、颠倒、倒握,所以需要玉雕师在雕刻中,对其结构笔画,甚至画作倒置的情况下的下刀顺序、思路都得了如指掌。
玉牌上的书法绘画,或许有人觉得还是有些流于程式化,那另一些作品,将平淡的纸笔画在有厚度的玉石上,变得生动立体,或许别有一番新颖:
人物画,是国画中一个大科,出现的比山水画花鸟画等还要早。道释童子、风俗故事,寓于环境,生动渲染,中国画论上,称人物画为“传神”。
书画之美,在于动而非静。童子画,又称为婴戏图,稚拙可爱的童子形象,让人感受天真无忧,在传统书画形象中,最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,也是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。而将童子还原与玉雕,不同于平面雕刻,儿童的娇嫩饱满,流畅柔和,配上美玉,正是应了“粉雕玉琢”。
书画和玉雕,同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经典的民族符号,它们的韵律和灵感来源,是一致的。优秀的玉雕师,大多都同时拥有精湛的绘画功底和雕刻技术,将两门手艺精髓结合,以画促玉,正是在追求中式共同的意趣和大美所在。